从外往里看
从外往里看
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大脑的里面往外看,他们看到了壮美的大千世界。在对这个大千世界本源的追寻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
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大脑的外面来看这个大脑,来研究大脑的机能,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大脑是个精密而强大的器官。对正常人而言,它可以通过眼睛等感官把外界的影像等刺激反映在大脑中。就像中国古语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大脑的主要任务其实也是这两点,第一是让大脑的主体“生”,第二是让大脑的主体“好生”, 即活得好。
大脑的一切机能都是围绕着这两点展开的。当然这两点也可以归为一点,即“生”。生包含“活”和“活得好”两方面。
从外部来看这个大脑,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论,不管我们从大脑里面向外看而看到的世界多么生动,外面的世界其实都是大脑模拟出来的。这种模拟从人类远祖在单细胞时代就开始了。我们无法对模拟的正确性做出判断。但我们遵从了一个规则,即主体能够保持“生”的状态,模拟就是正确的。
大脑的主要功能首先是感知周边物体的存在,然后根据经验和知识给一个个具体的物体附上概念。众多物体往往会被归类而成为复杂的存在,比如国家、民族等。
根据莱布尼兹的时空观,空间和时间不是独立的。大脑其实并没有在感知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其实是不存在的。大脑感知的是周边物体,当大脑感知到了周边物体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时,就产生了空间的概念。时间也是不存在的,当大脑感知到周边物体位置的延续性、状态的延续性等,时间的概念也随之产生了。这也就是说空间这个概念的原初对象是物体共存时的相对位置。时间这个概念的原初对象是物体的前后延续性。
大脑开始模拟外部世界时,大脑会对周边物体进行向后延续性推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照时间序进行推演。大脑会选出最优解来由主体执行。所谓最优解是分别基于三种推演的最优解。
主体对“生”的判断是不同的。大部分主体都用主体本身“生”的状况来作为向后延续性推演的核心。少部分人以周边与自己相似主体“生”的状况来作为向后延续性推演的核心。极少一部分人因感悟了天地的大美、大爱、大德而能够以芸芸众生“生”的状况来作为向后延续性推演的核心。三种推演,虽然目的都是为了主体的“生”,但实现的途径却截然不同。为了使人类能够由第一种推演进入到第二种推演,很多民族产生了宗教信仰。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消亡了。如果人类要从第二种推演进入到第三种推演,单纯宗教信仰是不够的,人类需要更深层次的信仰。
一种生物到底能不能够延续下去,推演核心的选择至关重要。选错了,这种生物的最终结局就是失去了继续向后延续的能力而消亡。
当一个星球出现了擅长使用工具的生物时,这个星球的所有物种其实都处于了极度危险之中。因为工具出现的原动力是造福于自己和身边类似自己的群体,这种惯性会长时间存在下去。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在某个时间点能否发生转向。当人类开始以芸芸众生“生”的状况为核心进行向后延续性推演时,人类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这个时间点没有出现,而人类长期滞留在第一类第二类推演上,人类的未来岌岌可危。
金光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