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本质
2018年7月5日首发于新浪博客
引力本质
有源共振理论的核心是,共振物体间有引力产生。
----------------------------------------------------
有源共振理论认为,电和磁是由原子振动造成的。而引力源于质子的运动。
质子是在银河中心产生的,它是大片发生共振的以太物质向内塌陷而生,在诞生的时候共振能量也同时被囚禁在质子内(请参考文章“质子的一生”)。
质子逃离银河中心后,大量的质子聚合而成恒星。有源共振理论认为质子具有中空的结构。恒星或行星内的质子发生强烈共振,这是恒星或行星引力产生的原因。质子共振可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膜振动,即中空质子的质子膜发生了共振。另一种是质子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共振。
每个发生共振的质子都会沿重力线向外发射以太波。这种以太波的频率就是质子共振的频率。地球表面的物体通过这种以太波辐射同地内质子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了向下的重力。
星球附近质子共振以太波辐射的密度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因为球体表面积是4πR^2),所以重力加速度才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质子共振以太波辐射密度=辐射功率/4πR^2)。
因为如果是随机的话,重力加速度可以和半径的1.98次方、3次方、3.56667次方等等成反比,而重力加速度却严格地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单单从概率的角度看,这种可能性要远远小于一谷歌(google)分之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也就证明了这种以太辐射的存在。这种以太辐射的观点最早是由莱布尼茨提出来的。(见于《惠更斯、莱布尼茨关于万有引力的争论》)
质子共振以太辐射和以太一起把地表物体和地内物质联系起来。我们知道地内原子中蕴含着大量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激发这种以太辐射来提取地内原子能量。一方面可以用来制作飞行装置,另一方面可以为其它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
在远离星体的外太空,如果飞行器内面的一部分制作成可以发生质子共振以太辐射的装置,那么人造重力就可能产生。当然这要突破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这当中包括飞船平衡问题。
金光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