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正
《左传 襄公九年》中有句话是“唐陶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
这里大火指的就是苍龙七宿之一心宿中的心宿二,颜色火红,古时称大火或大火星,因为商朝人特别崇拜大火星,因此大火星也被后世称为商星。
古代的正是个官职,火正就是管理火的官职。火正这个官员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火正的职责首先是对山火进行预测和预防,以及山火来了之后的危机处理;其次是对其它种类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防,比如洪水和大风等。
从远古天文学和有源共振理论角度出发,大火星同地球上的山火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在研究中国远古天文学的过程中,发现大约在商晚期到周早期,中国远古天文学就已经开始衰败了。在三千多年以前上推至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中国远古天文学家关注的重点只有四个天体,它们就是银河中心(常被用大火星或者斗宿代替)、太阳、木星和土星。
屈原天问中的“十二焉分”,即黄道的十二个区域是怎么来分的?黄道的十二个区域就是来自木星约十二年公转周期。而黄道二十八星宿,即二十八个区域,就是来源于土星约二十九年的公转周期。
上述的四大天体中,大火星是不动的,因此它就具有了强烈的指标意义。每当太阳、木星和土星经过大火星时,天地都会上演大型的天象变化。这种天象变化在远古时代是很容易被分辨出来的。因为那时候人同自然结合的程度很紧密,那时的人其实不只是在以自身来感觉天地间的联动关系,他们其实还在从身边弱小的动植物的角度来观察天体位置和自然灾害的关系。
如果太阳木星和土星同时在大火星附近(日木线、日土线、银日线重合,地球经过三大能量线),那么在唐虞夏商时代,天地间的巨兆变化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
在唐虞夏商时代,山火是可以预测的。当时大型山火的出现需要几个条件,第一个是长期的干旱;第二个是处于炎热的盛夏,或者春秋两季特别热的时候;第三个是木星和土星一起或单独经过大火星(包括大火星的虚星)。当这三点都符合时,一个地区发生大型山火是大概率事件。当时设立火正这个职位的目的就是要以这三点来预测和预防山火的发生。
当中华进入晚商以后,山火的威胁开始大为减小。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地面植被被大幅破坏。因此即便满足上述三点要求,山火的发生也逐渐成为了小概率事件。
于是火正的职位(或类似职位)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最后就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中。
火神阏伯的庙宇现在还立于河南的商丘,庙中的香火还是常年不断。可是人们已经不知道阏伯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金光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