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力机制的说明

在日心说被接受之前,西方思想界关于宇宙的模型是这样的。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外围被层层类似水晶的球面包围,一层层如同洋葱一样。太阳、月亮以及五大行星和小星星被镶嵌在水晶球面上,然后它们随着水晶球面的转动而转动。

当哥白尼日心说被接受后,上述的天地水晶球理论便遇到了困难,因为如果太阳是中心,那么说明地球被镶嵌在一个水晶球上绕太阳运转,可是地球上的人类并没有发现这个水晶层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笛卡尔开始,科学界开始兵分两路来解释太阳系运行机制问题。一路是笛卡尔的以太引力学说。另一派是牛顿的常数理论学说。

以太理论学说认为引力是通过以太媒介传递的。笛卡尔和惠更斯等人提出和发展了以太漩涡学说。胡克和莱布尼茨等人承认引力是通过以太媒介传递的,但他们认为太阳发出了一种类似光线的辐射,行星和这种辐射发生了某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引力。

牛顿的常数理论学说首先抛弃了可以被人理解的逻辑和机制,牛顿提出了常数的观点来进行精确计算。他希望先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引力计算问题,然后再逐渐解决引力机制问题。

十七世纪末形成的两大学派,在以后的几百年里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而物理学界两大学派对立的局面也一直没有被打破。

在解释太阳系运行机制方面,有源共振理论是基于胡克和莱布尼茨的引力理论。即首先接受引力是通过媒介传递的。然后接受太阳发出类似光线一样的辐射,并接受了行星和这种太阳辐射发生了相互作用。

有源共振理论认为原子内只有质子一种微观粒子。质子具有中空结构,聚集于太阳内部大量的质子会发生共振,即中空的质子膜会发生共振,从而太阳发出了频率极高的辐射。单位时间内太阳引力辐射能量为W,则辐射密度为W/4 πR^2. 这就是为什么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因。

太阳发出的这种辐射同地球内部的质子发生相互作用,地球内部的中空质子膜受激而产生了共振,这种共振导致了太阳和地球之间引力的产生。

从能量分布上看,太阳和地球之间会有一个共振能量密集区。因为太阳发出的辐射是纵波,因此这个能量密集区不只存在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在太阳和地球连线向着延长线,它还会在一段距离内存在。

金光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Two e-books 两本电子书

卦爻日历

The three anxieties of human beings